在中国经济从人口红利向技能红利转型的关键历史阶段,职业技能培训行业正成为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支撑产业升级的核心力量。随着产业结构优化与技术迭代加速,传统劳动力市场面临技能供需错配的挑战,新兴领域如人工智能、碳中和、元宇宙等催生出大量复合型技术岗位需求。这一背景下,职业技能培训已从辅助性教育工具升级为连接教育与就业的战略性枢纽,承担着弥合人才缺口、激活人力资本价值的重要使命。

我国将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

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获悉,国务院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从2025年到2027年底,围绕增加制造业、服务业紧缺技能人才供给,以深入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为牵引,广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

《意见》明确,聚焦先进制造、数字经济、低空经济、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生活服务等领域,大力开展分行业领域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意见》提出,围绕企业职工、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持续加强职业技能提升培训。

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在岗职工的职业技能提升和转岗职工的转业培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有积极和深远的意义,能促进就业、提升劳动者的职业能力,有利于解决技能型人才市场性短缺问题,实现扩大就业、提高就业质量的根本目的。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通过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队伍,从而保障服务企业人力资源供给,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技能保障。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导向不同。例如,欧美地区各国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度更高,且多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为有意接受职业教育的人提供经济支持,为其工作能力的提升创造良好条件。而在非洲地区,当地政府多与国际组织进行合作,携手企业共建职业教育体系,促进人口就业与经济发展。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首的一些国际组织,正在积极通过在线教育等创新形式,推动区域或全球职业教育发展,促进人才的多元化成长。技术层面,数字化工具的应用正在重塑培训模式。

政策引擎与技术变革的双重驱动,推动行业进入深度转型期。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正加速摆脱传统考证导向的单一模式,转向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多维能力培养。政策红利释放出财政补贴、产教融合等系统性支持,而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则重构了教学场景,使沉浸式实训、个性化学习路径成为可能。在制造业领域,工业机器人操作、智能质检等课程紧密对接智能工厂需求;服务业中,养老护理、数字营销等新兴职业培训快速崛起。这种变革不仅体现在课程内容的迭代上,更反映在培训方式的革新中——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打破时空限制,微证书体系与短期项目制学习满足职场人碎片化提升需求。

我国人才培养供给和职业所需技能的结构性错配是推动职业培训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当前我国的人才供求缺口主要是由于经济结构变化和人口结构变化等多方面因素带来的:当前经济处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我国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可能面临未来劳动力不足。目前学生大学理论学习的专业与最终所从事职业的匹配度较低。中国职业技能培训市场规模较大,由2016年的880亿元增至2022年的169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1.9%。

从人社部了解到,今年全国技工院校计划招生130万人,并将扩大招生范围。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末,全国共有技工院校2440所,在校学生428.7万人。全年技工院校共招生157.2万人,应届毕业生126.5万人,毕业生就业率97%,面向社会开展培训588.7万人次,培养培训高技能人才78.6万人。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

为了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专业与产业的匹配度,近年来,教育部对职业教育专业进行了较大幅度优化调整。2021年教育部印发了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推动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2024年教育部又对高职专业布局点进行了较大调整,新增专业点6068个,撤销专业点5052个,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加精准的人才支撑。

市场需求的分层演化进一步塑造行业格局。银发群体对数字化技能的学习热潮,折射出老龄化社会中的适应性培训需求;35岁以上职场人通过技能重塑对抗职业危机,催生出管理赋能与跨界能力培养市场;新生代劳动者则更倾向元宇宙架构、碳中和管理等前沿领域培训。这种需求分化倒逼培训机构构建差异化产品矩阵,从大众化培训向精准化服务升级。与此同时,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成为竞争焦点,技术供应商、内容开发者与就业服务平台形成价值共生网络,推动“培训—认证—就业”闭环生态的成熟。

当前行业在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的平衡中,正面临新一轮价值重构。政策支持与技术赋能为行业奠定坚实基础,需求升级与生态协同打开增量空间,但如何实现普惠性与高端化的动态平衡、如何应对全球化竞争中的本土化挑战,仍是待解命题。下一阶段,行业需在深化技术融合、优化服务生态、拓展国际边界三个维度寻求突破,既要筑牢技能提升的基础设施,也要培育引领产业变革的尖端人才孵化能力。

中国职业技能培训行业在时代变革中完成了从边缘补充到核心支撑的角色蜕变。其发展轨迹深刻映射着经济转型的逻辑——通过人力资本重塑释放增长动能,通过技能供给创新破解结构性矛盾。

当前,行业已形成政策牵引、技术驱动、需求拉动的三角稳定结构,但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仍需突破多重壁垒:既要克服区域资源分布不均带来的普惠性难题,也要解决前沿领域标准缺失导致的质量管控挑战;既要在本土化实践中沉淀中国特色培训范式,又要在出海过程中建立国际竞争力。未来,行业的价值将不止于技能传授,更在于构建终身学习的社会支持系统,成为产业升级与个体价值实现的共振枢纽。这种转型不仅关乎教育模式的进化,更是中国经济向创新驱动跨越的关键支点,其发展深度将直接决定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化效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想要了解更多职业技能培训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